用巴菲特的视角看一看成功企业的经营之道
时间: 2024-02-08 08:59:43 作者: 欧宝
- 产品介绍
周末的晚上进入“愉见财经”赠书活动。上一期赠书我们分享了查理·芒格的智慧,在股市低迷时期那期赠书参与效果特别好,那今晚的赠书我们就继续分享大师智慧,送走了芒格,迎来他的老伙伴:巴菲特。
我没有再选《巴菲特之道》或《滚雪球》之类的书了,一则这几本经典有点太旧了,我估计大多数做投资的朋友都看过了;二则我在“愉见读书会”里也都专项做了这些书的解读。今晚选来做赠书的是《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股神企业帝国的过去与未来》。
首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我们都耳熟能详了,但他的企业经营和管理哲学却罕为人知。在《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一书中,梳理了伯克希尔企业文化的九大特质,我想,这些“价值观的价值”(the value of values),对各类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都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其次,这本书其实也在尝试解答一个命题:“如果巴菲特不在了,伯克希尔会怎样?”我知道大家并不关心伯克希尔,我也不投伯克希尔所以我也不关心。但是,我恰恰关心的是,如果一家公司成功的灵魂,都系在他们老大身上,那么有朝一日老大不干了、或不在了,这家企业如何续写成功?
这个问题很重要的,比如愉见focus的银行业,就有这类问题。一家银行但凡出了一个对市场战略清晰、对上搞得定、对内又一言九鼎(企业经营最怕高层内斗或高层不停轮换)的老大,只要这位老大有定力干得久(而不是干不了几年就谋求更高的仕途去了),这家银行往往发展得好。但问题是,老大不能干一辈子,他总要离开。
跳出银行业,其实别的企业也有类似困惑,我们常常看到,能人老大必然标配如何培养接班人的困惑,家族企业也有传承难的困境。
第一,构建企业的护城河,即便能人老大离开,但留下的护城河依然流淌,还可以守护企业好些年;第二,也是我后面做的摘录里会详细说的,“价值观的价值”(the value of values)。这一些企业文化的核心,也能持续指引一家公司前行。我在“愉见财经”往期专栏里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如果要判断一家公司的当期表现,看它的财报;如果要判断一家公司未来一两年的表现,看他的产品与技术;如果要判断一家公司未来十年的表现,看他的核心文化与团队价值观。
最后,这本书也适用于驰骋长期资金市场的投资者朋友。毕竟,巴菲特与伯克希尔的企业经营之道,很大程度上也是对他们收购和长期经营的子公司的经营之道。其实,失败的公司各有不同,而成功的公司很可能特点非常类似。显然,老巴这一路就是用这些价值观在衡量、投资收购和管理子公司们的。
那么,好的经营具有哪些特质呢?什么才是the value of values呢?下面简单摘录一些。
去看一家公司,是在粗放式运营,粗放地进行成本管理,只管烧钱玩概念,还是对公司的各项支出,都能精打细算。比如巴菲特之所以在上世纪80年代相中了盖可保险,很重要的原因是盖可保险当时(1983年)的综合成本率是96%,而全行业平均值为111%;盖可保险的总承保费用和损失调整费用仅占保费收入的23.5%,而竞争对象们普遍要高出15个百分点。
“不考虑效益的公司,就如同不考虑价值的成长,到最后必然是一地鸡毛。”巴菲特如是说。
我把这两条价值观并在一起说,是因为觉得这两条其实都在表达一家公司与客户、与社会的关系。对客户真诚、信守承诺、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并愿意承担社会责任,而不是割韭菜、或是一味推销产品——这些可能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否走得长远。
就像巴菲特看中的企业内布拉斯家具城,有一句信条:“物美价廉,实事求是,童叟无欺”。
“富不过三代”这句话,放在家族企业面前,对企业投资人而言就是灾难了。所以不止是企业要有价值观,这个家庭也得有,家风的稳定传承,才能提供对应的确定性。
一是这家企业只从内部提拔员工,这些员工都是非常契合企业价值观的人员。(作者注:其实我自己觉得这点是个双刃剑,从外部招聘更有助于以更市场化的方式获得人才,但的确,从内部提拔的话,员工的忠诚度更高、流动性更低,可能对半家族式的珠宝企业来说的确受用吧。)二是老板和老板的儿子如出一辙,都喜欢在扩张方面采取保守主义,坚守专业,永不过度消耗公司财务资源,并且两人在个人生活中都是低调而节俭。
世界上有三类人:第一类人是“火柴”,自己就天然具有“点燃”的特质,充满激情;第二类人是“木头”,虽然自己不具点燃特质,但火对着他烤,他也可以被点燃;第三种人是“石头”,火再这么大,他都点不燃。
第一种人叫“自我驱动型”;第二种人叫“他人驱动型”;第三种人叫“无法驱动型”。
用到对公司的判断中,巴菲特投资的“冰雪皇后”就是火柴式企业,他们“总部授权,分店运营,特许加盟”,长期具有着饱满的创业精神,很强的生命力。
这一点呢,从巴菲特到芒格都反复强调。比如巴菲特看好的威利家居就是靠充分授权调动了中基层管理的能动性,打败了另一家老板苦哈哈事事亲力亲为的竞争对手。
不过这事儿吧,“愉见财经”自己觉得也是双刃剑,不普适,所以多啰嗦一嘴打个补丁。比如金融类公司显然不能这么玩儿吧,另外充分授权可能更适合创业初期的小公司,管理半径短一点更灵活一点,基层活力强,自驱性好,确实有利于竞争。但,大公司,估计也不太行。
一家公司兼具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收购,在资本配置方面既不激进、不进入脱离主业的公司本身不专业的领域,但同时又要布局好资本配置,加速公司成长——这是一种智慧。
书中举了个例子,迈铁公司,大力开展“补强型”收购。迈铁实施建筑改进了机械装置,其子公司生产机械零件,包括切割机、压力机、结构连接器等,这些都是建筑商需要的;迈铁还收购了规模更大的主要竞争对手的系统公司,将合并后的公司一半股权卖给了宝华特(英国集团企业)。
也的确如此哦,你们看他投的企业、收购的企业,大多数是传统行业的,什么铁路啊、能源啊、大消费啊、金融啊,新经济那些玩意儿他就非常谨慎,所谓只投自己看得懂的。
所以,这些我也不评价,巴菲特这一生也的确创造了奇迹。但大家看书的时候还是加入自己的思考吧,毕竟书中总结的一些观点已经有很明显的上个世纪的时代烙印了。比如“恪守本分”这部分举了绿箭口香糖的例子,认为“世界再怎么变,人们嚼口香糖的方式不变”……额,可是可是,今天人们好像已经不怎么嚼口香糖了。
哎,说来也是奇怪哦,你是何时开始不怎么使用口香糖了?是不是因为没那闲工夫,大家都忙着刷手机?还是躺平以后,口不口气的也无所谓了?
百年老店,实属不易。其实我觉得有时候,看一家公司的战略有没有“长期主义”的布局,愿不愿意在研发等投入方面,牺牲当期利润布局未来;或者会不会置风险于不顾去赌一把大的,等等,这样一些方面,其实都能够准确的看出企业有没有永续经营的特质。